薛书记有约
News Center
薛书记有约 生活篇 【网红薛书记国庆特别报道五】走黄河、讲黄河故事——《人水和谐,福泽华夏》
最新新闻
【网红薛书记国庆特别报道五】走黄河、讲黄河故事——《人水和谐,福泽华夏》
时间:2023/11/24 9:57:35 点击:

《人水和谐,福泽华夏》


昨天还晴空万里,今天早晨从三门峡出发,已变成了瓢泼大雨。为了这次黄河文化之旅,不但做足了精神准备,也做足了物资准备,无论是雨伞还是雨衣,无论是日常用药还是修车工具,我们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甚至都畅想着在小浪底的大坝上,我们身着五颜六色的雨衣,为大坝增加一抹色彩,但是老天就是这么照顾我们。两个小时的行程,我们来到了这个让我们魂牵梦绕的小浪底,竟然雨停了,当我们坐在小浪底展览馆认真观看小浪底宣传片的时候,此刻无论是薛松贵主任还是老公李河通,还是我这个曾经的黄河人都不淡定了。片子里面看到的很多画面,我们是那么的熟悉,因为我们也在里面;很多场景是那么的亲切,因为我们都是参与者;很多人物是那么的可爱可亲可尊可敬,因为我们都是共同在小浪底共同战斗的战友。此刻老公兴奋地指着大坝向大家介绍:“当时我们就在这里建设,在这里奋斗。”那一刻,我看见他的两眼是放光的,而此刻我们黄河儿女走黄河讲黄河故事真的要好好跟大家讲讲小浪底这个镶嵌在黄河上的蓝宝石的故事。它坝长足足有有1600米,左岸连着济源的王屋山,右岸牵手洛阳的邙山,坝顶虽然只有15米宽,而坝底竟然宽至800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也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创下了4个世界之最:一是世界坝工史上绝无仅有的16个进水口集中布置的进水塔群;二是世界坝工史上绝无仅有的集中布置的大型综合消能水垫塘;三是世界上首次大规模地采用了多级孔板洞内消能技术;四是在砂页岩地层中设计建造了国内跨度最大的地下发电厂房。除此之外,还创造了水利工程史上有五项全国第一:1.中国综合效益最强的水利工程,2.中国最大的土石坝,3.中国最深的防渗墙,4.中国最大地下发电厂房,5.在中国首次使用美国ROTEC塔形皮带机进行浇筑的工程。此刻我们站在大坝上,往西看,高峡出平湖,宛如北方的千岛湖;往东看,桀骜不羁的黄河。在这里,让伟大的中华民族彻底驯服。无论是“中国之最”的世界纪录,还是全国纪录,这其中包含了无数的水利科研工作者和大坝修建工人的心血,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国的智慧。这是一座让无数外国友人惊叹不已的水利工程。许多来到这里旅游的游客,不仅被眼前宏伟的水利工程所震撼,更深深地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此刻,我们这些黄河人更是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大坝上拍完合影照,刚一上车,调皮的秋雨又滴滴答答地拍打着车窗的玻璃。我们财务部长田淑芳说很多人想吃方便面了,为了节省时间,我也同意此方案。会过日子的助理李鹏在景区询了价,一桶八块,没舍得买,上高速的途中路经小浪底镇,有一个超市他们下去采购,同样的牌子同样的重量只要四块。圆方人就是那么过日子的,该花的钱一分不少,该省的钱一分也抠。
下午两点我们的车下了高速直奔位于荥阳的黄河桃花峪,桃花峪因景而得名。《河阴县志》记载:桃花峪“夹岸多桃林,春三月时,游人为之目眩。”古时桃花峪“桃花如流瀑,阡陌飘红云”的美景可窥一斑。 而如今的桃花峪更肩负着黄河中下游交汇处的历史使命,更是黄河儿女走黄河讲黄河故事必须来的打卡地,黄河中下游分界线碑于1999年动工筹建,2000年全部竣工。界标高21米,意为21世纪,四面玉栏护持,玲珑旋梯连接,预示沿黄人民四季生活蒸蒸日上。界碑南北一线,显示了黄河中下游分界。为了这个打卡点,我和助理李鹏提前一个月就来踩过点,而且它现在位于三皇山景区内,私家车不让进入景区,助理也提前做好了沟通,才有了今天的畅通无阻。它离郑州虽然只有三十公里,但无论是河南社科联的李庚香主席,还是黄委会薛松贵主任,原工信厅郭于敏厅长竟然都没有来过,听我绘声绘色的介绍,他们都无比期待。

图片

图片

一下车,扑面而来的是桂花香,我们都闻醉了。当我们登上三皇山的顶峰,站在硕大的界碑前,大家瞬间兴奋了起来。我们这次28位,有十对夫妻,我安排大家手牵手站在界碑的前面,不但拍了十对夫妻大合影照,而且一对一对的牵手走了秀。紧接着大家登上了21米高的界碑塔顶,党旗国旗黄河旗在空中迎风飘扬,站在碑塔顶也是黄河的右岸,放眼望去,宽阔的黄河奔腾而下。桃花峪黄河公路大桥跨河而建,黄河右岸黄河大堤宛如一条长龙,在长龙的背上码起了一垛一垛的石头,呈深红色,特别整齐,仿佛像整装待令的士兵,随时准备上战场。薛主任告诉我说黄河水利上的专业术语叫“备防石”,如果洪水来临,随时可以抢险抛石,从上往下看,黄河右岸内侧修筑了像波纹状的大坝,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丁坝”。丁坝的作用可大了,起到了以坝护湾,以湾导流,以湾护湾的作用,这都是几辈黄河人智慧的结晶。从桃花峪到郑州文化公园仅有七公里,我们在植被茂盛的邙山丛林中穿梭,从窗户眺望黄河,我将车窗摇下,带着一丝凉气的秋雨就打在我的手上。我脑海里浮现出了2019917日下午习总书记来到了黄河文化公园站在黄河边发出了号召“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而今天我们网红薛书记团队就将踏着总书记的脚印,去追寻四年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变化的成果。今日的黄河文化公园已成为我们郑州人心灵的家园。七十年代年它是郑州人记忆中的邙山提灌站,为解决城市用水和农田灌溉而修建的水利工程。八十年代它是郑州人记忆中的黄河游览区,2000年它是郑州人记忆中的黄河风景名胜区,而如今它是郑州人记忆中的黄河文化公园。不管它名字怎么改,我记忆最深的三个符号怎么也改不了、抹不去。一是解放后的1952年,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迈着矫健的步伐,登上了当时属于荥阳辖区的古荥镇小顶山,视察黄河,从这里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二是黄河母亲塑像,由汉白玉雕刻而成。塑像构思新颖,人物传神、栩栩如生,且生动地表达了黄河与华夏民族的血肉联系和母爱亲情。三是炎黄二帝巨型雕像,雕像背依邙山,面向黄河。
在雨中,我们来到了郑州文化公园,我们首先参观的是“三桥汇”。“三桥汇”就是在黄河中下游分界处的郑州桃花峪黄河河道上并存,不同形态、不同结构、不同材料、不同建造水平的三座黄河桥。第一座1906年通车的京汉铁路郑州黄河大桥被称为“中国铁路大桥之母”,由德国、美国、意大利、比利时专家指导修建,是中国第一座横跨黄河的钢结构铁路大桥;第二座1960年通车的京广铁路郑州黄河大桥,是新中国在黄河上自主建造的第一座双线铁路桥;第三座2014年通车的郑焦城际铁路暨改建京广铁路大桥,是中国进入城际铁路时代和高铁时代的重要体现。在中国铁路桥梁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世人了解中国铁路发展历史提供了更为直观、生动的材料。在三桥汇让我最为震撼的是两点,第一点建于1906的桥因防汛原因,只剩下桥墩,而从上游飘来的柳树枝随着流沙竟然在桥墩上扎根、发芽,成为了树。它虽然并不高大,却长的郁郁葱葱,成为黄河上的绿色屏障和风景线,它虽没有中流砥柱石那么刚强,狂风暴雨来它也会左右摇摆,黄河的洪风过来,它也会弯着腰、埋着头。但是它的根却深深扎在河床上,绝不倒下,坚强的活着,长出了它独特坚韧的风骨,感慨着柳树的伟大。第二点是听讲解员小姐姐赞美小浪底水利工程,她说黄河因为泥沙大,每年河床都在增高,老桥于19877月被拆除,只保留南端5160米作为文物留存。当年拆除时,河床离桥墩顶部仅有半米,而这些年随着小浪底冲沙排淤的功能启动,河床每年都在降低,如今河床离桥墩的顶部已超过了两米,这充分说明了小浪底工程的巨大作用(在场的黄委会专家们心里都乐开了花)。紧接着我们跟随着总书记的脚步继续沿着黄河向上游走去,在一块巨大的黄河石前面有一个巨大的LED屏上循环播放着习总书记视察黄河的视频,我们也排着队,站在总书记曾经站过的地方,望着黄河拍照留念。最后,我们集体来到了炎黄二帝巨幅雕塑广场,拍下今天最后一张合影照。当我们高声喊着“炎黄广场,我们来了!”,老天还真的听见了,雨竟然停了。虽然是下午五点多,雾蒙蒙的,但此刻天突然放晴,炎黄巨大雕塑下,人造烟雾突然开启,像仙境一般。而我,站在雕塑下,高高地挥起了手,大声地喊着“炎黄二帝,我们炎黄子孙、我们黄河儿女走黄河讲黄河故事的团队,今天来到了这里,向你报告——如今的黄河,人水和谐,福泽华夏。”此刻的云雾越来越多,我仿佛也成为仙境中的仙女!关注薛书记,每天都有正能量!
导读